08月
23

长相思清朝纳兰性德(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

11:56:03

大家好,假如你对长相思清朝纳兰性德,与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不是很清楚,今天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具体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下面就来解答关于长相思清朝纳兰性德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吧!

长相思清朝纳兰性德(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

文章目录1、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2、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诗意是什么3、纳兰性德写长相思的背景及出处4、纳兰性德长相思的思想感情纳兰性德“长相思”译文

【原文】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①,水一程,

身向榆关②那畔③行,

夜深千帐④灯

风一更⑤,雪一更,

聒⑥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⑦无此声⑧

【注释】:

①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gē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⑥聒:gūo,嘈杂搅人

⑦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译】:

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诗意是什么

纳兰性德《长相思》的诗意: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出处:清 纳兰性德 《长相思》

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纵马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纳兰性德写长相思的背景及出处

纳兰性德写长相思的写作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出自:《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原文:

长相思·山一程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纳兰性德长相思的思想感情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征人们对故乡的思念。《长相思》的上片写旅程的漫长与曲折,下片写塞外的荒寒景象,不仅突出了远行路途的漫长以及塞外的苦寒,更表现出了诗人心中浓浓的乡愁

《长相思》

纳兰性德〔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的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长相思》的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夜深千帐灯”既是上片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片之间的自然转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结尾这一句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下一篇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时期,它的统治者被称为帝王。首先是汉高祖刘邦,他是一个勇敢而聪明的将领,带领起义军推翻了秦朝的暴政,建立

2023-08-23 11:40:39

24小时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