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血压管理赛道爆发:B轮融资超3亿,智能医疗成新风口
传统血压计的束缚是否无法避免?瑞士公司 Aktiia 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这家专注于无袖带连续血压监测的公司,2025年5月2日宣布,完成了4200万美元(3.05亿人民币)B轮融资,
并正式更名为 Hilo,计划将其 AI 驱动的手腕可穿戴设备推向全球市场。
Hilo采用独特的光学监测与人工智能算法组合,提出一种无需袖带、连续、便捷的血压管理路径,正在逐步改变临床医生和高血压患者的监测方式。
# 核心产品机制:无创、连续、可穿戴
Hilo 的产品是一款基于光电容积描记术(PPG)技术的手环设备,可全天候、非侵入式地测量血压和心率,用户仅需佩戴在手腕处即可。
技术原理
- PPG传感器:通过检测小血管中血容量变化获取原始信号;
- AI算法建模:使用数十亿个光学信号和数亿次历史测量数据训练出的模型,用于实时估算收缩压与舒张压;
- 自动测量机制:设备每小时自动测量一次血压,包括夜间,在用户静止约30秒时启动测量。
使用流程
- 首次使用需校准:通过标准袖带血压计进行一次初始校准;
- 每月一次再校准:为保持精度,用户需每月重复一次袖带式校准操作;
- 数据同步至App:配套应用程序可实时显示趋势曲线,支持报告导出与医生共享,适用于 iOS 和 Android 系统。
# 临床表现:对标 ABPM,满足慢病管理需求
Aktiia/Hilo 的临床数据对比显示,其在白天时段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与动态血压监测(ABPM)系统基本一致。
ABPM 目前被视为高血压诊断和风险评估的临床金标准。
用户评价普遍认为,该设备“方便、无痛”,并“更适合长期使用”。尤其对于传统袖带让人焦虑、或需夜间监测的慢病患者群体,Hilo 提供了更具依从性的替代方案。
# 用户体验与数据服务:构建个性化高血压管理工具
- 连续监测能力:24小时不间断记录血压变化,有助于识别晨起高血压、夜间高血压等关键临床现象;
- 长期趋势分析:App支持图表追踪、指标提示与个性化建议;
- 共享与远程管理:报告可直接发送给医生,有助于治疗调整与慢病管理;
- 电池与设计:设备设计轻便、续航长、适合日常穿戴。
目前,该设备已获 CE 认证,并在44个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沙特)获得销售许可,预计将在2025年获得美国 FDA 批准。
# 融资概况:B 轮超额认购,总融资突破 1 亿美元
此次 B 轮融资由 Earlybird Health 与 Wellington Partners 联合领投,Kfund 与 naturalX Health Ventures 等新投资者参与,
原有投资方 Khosla Ventures、redalpine、Molten Ventures、Translink Capital、Verve Ventures 均继续加码。
- 本轮融资金额:4200 万美元
- 累计融资总额:超 1 亿美元
- 用途:
- 推动产品创新与临床迭代
- 完善企业级血压智能平台
- 拓展北美、中东、亚太等新市场
- 筹备美国 FDA 上市申请
Hilo CEO Raghav Gupta 表示:“这轮融资是对我们创新技术的认可,也是对全球数十亿高血压患者服务能力的信心投票。
全球仅有约20%的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技术介入的紧迫性前所未有。”
# 品牌重塑:从 Aktiia 到 Hilo,瞄准全球通用语境
更名为 Hilo,不只是品牌字母的变化,而是一次战略认知转型:
更名背后是 Hilo 对外传递的信号:不仅要做一款设备,更要成为个人与临床之间的长期数据连接桥梁,打造标准化、高频率、被动式的数据采集系统。
# 全球拓展策略:从欧洲起步,驶向北美与中东
截至目前,Hilo 的产品已获得欧洲 CE 认证,并在以下国家取得上市许可:
- 欧洲多数国家;
- 加拿大、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
- 美国:已完成临床试验,计划向 FDA 提交申请,预计 2025 年内获批。
公司还披露,其累计销量已超过 12 万台,用户数据已突破 3 亿个血压数据点,并正在拓展面向保险公司、远程医疗平台及企业健康管理的合作路径。
# 企业级路径探索:构建血压智能平台
借助 AI 算法能力、可穿戴设备数据源与应用程序的集成体验,Hilo 正从单一设备制造商,转型为具有以下特征的平台型公司:
- 企业客户拓展:支持保险支付、慢病管理方案嵌入;
- 数据互通:通过开放 API 接入医院 EMR 系统与医生平台;
- 多病种管理协同:血压监测可作为糖尿病、心衰、肾病等慢病共病监测基础。
总结:Hilo 的模式契合以下关键趋势:
1.由间断式 → 连续监测:为医生提供更丰富的时间维度;
2.由主动式 → 被动感应:提高依从性,降低行为负担;
3.由设备供应商 → 数据平台商:赋能远程医疗、企业健康管理场景;
4.由区域市场 → 全球化标准:基于 CE、FDA 和数据合规性全面布局。
在老龄化人口加剧、慢病负担持续上升的背景下,连续血压监测的普及不仅关乎患者体验的改善,也可能重塑远程医疗平台的基础能力结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