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国旗放在那里!开足马力。”
近日,嫦娥六号任务圆满完成
宣告中国探月工程进入新阶段
根据计划
2026年左右发射嫦娥七号
开展月球南极环境和资源探测
2028年前后发射嫦娥八号
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技术验证
2030年前
实现中国人登月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说
在技术路线上,
往返月球没有问题
“站在月球上是中国人的梦想
这时候,国旗就种下了!
一定要在那里插国旗!
我想很快就会实现
现在我正全速奔向月球。"
6月25日下午两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浪草原
在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后
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返回地球
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
终于欢迎回来
我关注“六个女孩”53天
定位、搜索、检查状态...
返回器工作正常
任务圆满成功
胡浩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嫦娥六号如期从月球背面带回近4斤土
让胡浩沉浸在匆忙之中
护送返回器回京,开舱
部署和安排轨道器的后续扩展实验
见证月球背面样品开始科学研究...
浅谈“六姑娘”任务的成果
胡浩的脸上充满了自豪,她的声音爽朗
“嫦娥六号任务
是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
最复杂的deep 空探测任务”
胡浩说
“六个女孩”的实际工作效率
比“五姑娘”增加了30%左右
返回器落点预测精度十几米
开点精度超过200米
着陆精度为16公里
高质量完成回家的最后一步
嫦娥六号运载
4个国际科学有效载荷
此行也收获颇丰
胡浩说,“国际合作超出了预期。”
三年多来,胡浩领导着这个团队
进行了大量的适配和优化设计
实现月球逆行轨道设计和控制,
在智能采样的背后,
月球背面起飞、上升等三项技术突破
最大的悬念
就是能否准确降落在月球背面的预定区域
月球的地图精度低
而且因为月球背面没有实时图像数据
只能靠遥测数据来判断
采样环节就像“打开盲盒”
因为无法提前判断月结下的状态
必须设计钻孔和取表
作为“相互备份”
以防钻探失败
搬家要花很多钱
要通过表来“保底”
胡浩说
“嫦娥六号任务的可靠性
这是一种产品关系
一个环节是0.9,另一个环节是0.9
整个系统可靠性下降到0.81。"
回首往事,云淡风轻
听起来,却处处惊心动魄
“我们已经把计划做到了极致
即使中继星出现故障
嫦娥六号还能用
独立进行取样和起飞。"
胡浩说着做了个手势
干净,没有冗余
2007年
嫦娥一号探测器仅重2.35吨
2024年
嫦娥六号任务
向月球发射8吨多重的探测器
17年来,中国调查
能够进入空
实现跨越式提升
陪伴嫦娥一路成长
胡浩也从副司令员成长为总设计师
身份的几次变化
不变的是
总是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
“开门看见老虎并不可怕
我们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可怕的是门外一片漆黑
这到底算不算一步?"
形象的隐喻
讲述走向未知的故事
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个又一个创新突破
一次又一次突破障碍
胡浩用了四个字“信”
总结一路上的感受
“坚定信念,迈向梦想
保持信心,面对困难
互相信任,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说话算数,合作。"
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
2035年前完成
国际月球研究站的基本类型...
未来的蓝图已经绘就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证明
这个是中国人设计的
往返月球的技术路线可行。"
胡浩的语气自信而果断
“航天员又进入新的战斗了!”
来源:新华社(记者:温京华宋陈进王力)、央视《面对面》、央视军事
发表评论